欢迎来到重庆麓沁心理服务有限公司网站!咨询热线:400-600-8985
 023 60849499
 186 02381782
您所处的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咨询

暴食的背后,可能是你的心理在求救!

发布日期:2021-05-26来自:麓小沁

01. 控制不住的食欲


之前,34岁的前香港小姐亚军王君馨,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一段患病经历。


她说,自己因为压力大的原因,有段时间患上了严重的暴食症。


她陷入暴饮暴食、发胖的恶性循环,她越想压抑自己的食欲,后来越无法控制。


一开始,她不知道自己得病了,只是总是会忍不住吃很多东西,以此来宣泄情绪。到后来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她整天会跟自己讲话,同时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骂自己为什么要吃这么多。


每次吃完她都有负罪感,只好通过催吐等不健康的手段来缓解,但体重仍不断飙升。


有一次,她为了控制自己的食欲,把一盒饼干扔进了垃圾桶里,但仍控制不住自己。*后,她一边哭一边去垃圾桶里捡饼干来吃,痛苦到无以复加。


后来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慢慢治愈好了暴食症。


在B站的搜索栏中键入“暴食症”三个字,能看到无数up主讲述自己与暴食症斗争的痛苦经历。


一个年龄很小的13岁女生躲在厕所里录了一段时长7:44的视频,那是她暴食症发作的全过程。 隔着屏幕,你会看到她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一刻不停地吃掉了很多食物,一句话也没有说。 


期间,她总是不停地喝水,因为这样就能让她待会儿更轻松地把它们全都吐出去,以防吃太多而长胖,那是让她更为恐惧的事情。 


5261.png

△患得暴食症的13岁女生躲在厕所疯狂进食
 

还有一个女孩曾经因为长期暴食催吐,导致鼻子出血,面部毛细血管破裂,看上去就像是毁容了一样。 

5262.png

△女孩因长期暴食催吐导致面部毁容


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觉得暴食是不可思议的行为,认为食欲始终是可控的,只要将内在冲动和自身的现实情况加以平衡调节就能很好地得到缓解。所以觉得无法控制食欲的人,都是不够自律。


控制不住食欲的人真的都是无能的废物吗? 


02. 暴食症的危害


从字面意思来看,“暴食症”似乎就是忍不住吃很多东西,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美国精神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将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定义为反复发作的暴食症状并伴随着强烈的沮丧感,个体在进食时通常感觉失去控制,进食大量食物。 


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不由意志控制的强迫心理行为,是由情绪主导的。 

 

神经性暴食症及厌食症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群体,临床表现通常是“先暴食继而厌食”。患病初期,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过激或者抑郁,伴随无节制的贪吃暴食行为。


其暴食对象一般为甜点、饼干、滑丝或奶油面包等与“母乳喂养”存在象征性或代偿性关联的食物。到了后期,就会出现引吐(即自己将食物导出)症状,引吐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患者*终便会陷入厌食状态,或者因反复出现的暴食厌食行为导致肠胃功能衰竭,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临床心理治疗表明,神经性暴食厌食症与当事人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无关,主要是心理因素特别是早期母婴创伤因素所致。其中,“暴食”意味着与乳房建立满足关系,“厌食”意味着拒绝接受母亲的“坏乳房”,患者通过暴食及厌食症状,无意识地表出“我”与“乳房”之间的复杂而纠结的冲突关系。


03. 食物与情绪


心理学家朵琳·芙秋在《食物与情绪:食欲背后的心理学》中就指出,我们渴望吃的每一种食物,都对应着一种需要被关注的特定情绪和问题。


526.png


比如对淀粉类或碳水化食物疯狂痴迷的人,他们感受到的情绪往往是害怕和紧张。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掩埋这种紧张和焦虑感,他们会倾向于选择那种很“结实”的食物,以此给自己制造出一种生活很“稳固”的假象。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无辣不欢、重口味,在吃东西之前,他们总是会刻意地在碗里放很多调味品,否则他们会觉得吃东西没有味道。辛辣的食物,会让人在舌尖感受到那种高强度的兴奋和刺激。所以有些人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和兴奋感时,他们可能会把这种空虚、沮丧,转化为对辛辣食物的强烈渴望。


渴望吃东西是一种信号,表明我们正在被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所困扰着,我们想要通过好吃的食物,来减少这种困扰带来的痛苦。


因为我们的肠胃堪称“第二大脑”,也称为“情绪脑”。在生物进化的*初阶段,一些低等生物(比如管状蠕虫)的神经系统“司令部”就是在腹部,尽管我们现在已经进化出了更高级的大脑,但人体的肠胃仍然承担了一部分调节感受的功能。


比如,有些人生气的时候,会说气得吃不下饭,胃疼。有些孩子一上学就说肚子疼,可是医院查不出毛病,父母就觉得孩子在装,其实那也不是装,是真疼。可能上学这件事对孩子可能压力很大,真的让他情绪上非常难受,但跟父母说讨厌上学,会被父母责怪,所以只能用肚子疼来表达,我现在没办法上学。


有的时候,表面上是进食或者肠胃的问题,但深层次上来说,都是“情绪问题”


只有照顾好了我们的情绪,才能与“食物”和解。


04. 暴食可能是因为“缺爱”


暴食症背后的心理动机,可能是因为爱的极度匮乏。


所以需要大量的报复性的凶猛的吃来填补,可是这样吃本身,又让暴食者自己对自己极其厌恶,所以暴食者常常又在吃完之后催吐,把吃下去的全吐出来。

 

反反复复的又吃又吐的纠结和痛苦背后,其实是内心在嘶声力竭地挣扎。


有人说,每次她在喂自己吃很多东西的时候,她会觉得,那些食物好像代表了妈妈的爱。因为没有得到妈妈的爱,只好自己喂自己,而越想越生气:“为什么妈妈不爱我?”于是开始更多地补偿性地喂自己。


她说,只有吃这件事情会让她觉得有力量。


从心理层面的因素来探讨,我们进食的欲望是为了让内心得到满足感。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食物放入口中,就像许多抽烟的人不自觉地点燃香烟一样。嘴巴正是许多问题的祸首,从嘴里吃进去的、吐出来的都会产生问题。在心理上,我们会寻求口腔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的根在婴儿期就扎下了。


婴儿时期,一旦我们哭闹,妈妈就会抱起我们喂奶,或者把假奶嘴塞入我们口中,因此我们从小就把口腔活动和安全感联想到一起。


临床发现,在婴儿期喂养中“缺少满足”和“过度满足”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其结果将导致“口欲人格”。

人格发展停滞在“口欲期”的人,他们的心理能量(即“原始生命力”或“性驱力”)凝固于“口唇”区域,“追求口欲的满足和与母体(乳房)的连接”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心理动力。

但是,由于个体在婴儿时期所经历的与乳房的关系模式以及创伤情形不同,口欲人格会表现不同的类型,在各种类型的口欲人格中,“匮乏挫败型”是口欲期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创伤形式。此类创伤的患者,其潜意识中存在着对早期食物——母乳、乳房——的固恋,这种心理症结又称之为“食物情结”。

所以,吃对于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果腹,吃下去的是物质上的食物,也是精神上的食物,甚至,在物质条件完全得到满足的客观情况下,吃代表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需要。


大多数人之所以进食过量,是因为感觉没人爱他们,没人欣赏他们,没人体谅他们。而在潜意识中,爱和进食是被联想到一起的,于是冰箱就成了替代妈妈的角色。


所以如果你有吃个不停的欲望可能是因为想要得到爱,想要有人照顾。


有句话是这样的,“如果心灵是充实的,就不需要去猛填你的胃。”


5263.png


假如明白,暴食的真正的原因是缺少爱,需要有人照顾,是内在的不安全感引起进食的欲望,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是你依然会问:“然后呢?就算少吃一点,我还不是一样寂寞?怎么办?”


答案是爱。

 

05. 如何治愈?

 

目前针对暴食症,临床心理学家普遍会采用一种认知行为治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 


简单来说,就是帮助患者分析找寻暴食的起因,纠正患者对于自己身体体型的不正确评价,让患者了解到暴食对于身体的危害,然后帮助他们逐步养成控制体重和控制饮食的习惯。 


针对特别严重的厌食症是要采取行为疗法,医院强制性规律进食,先要保证她生命*基本能量的摄入,之后进行高频率长程精神分析治疗,厌食症的死亡风险是很高的,暴食症多以心理治疗为主,不管厌食症还是暴食症,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复杂糟糕的关系问题。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实在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向心理医生的求助,不要让自己越陷越深。


食物本该是让我们感到心情愉悦,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它本不该成为我们的痛苦。
 
愿你能好好享受食物本身的美好。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心理咨询预约微信      麓沁健康公众号          麓沁企业交流            麓沁课程顾问

重庆麓沁心理服务有限公司

重庆公司地址:重庆市渝中区时代天街D馆时代汇12栋6层

江西公司地址:赣州市经济开发区金玲科技园一期18栋3F-15A

个体咨询:023 60849499          EAP服务:4006008985

个体咨询:186 02381782          EAP服务:17338663245

关注预约

个体咨询微信:cqluqin

EAP服务微信:GroupLQ

Q Q:77675372

邮编:400042

邮箱:luqin0@dingtalk.com

Copyright @重庆麓沁心理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00742号-1   技术支持:云威科技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网站地图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